羊肚菌又稱羊肚菜、羊蘑、羊肚蘑,可用于食積氣滯、脘腹脹滿、痰壅氣逆喘咳,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。有著不錯的種植效益,那么,羊肚菌有哪些品種?羊肚菌栽培時間及栽培技術(shù)。一起和小編了解一下吧!
一、羊肚菌品種分類
1、羊肚菌:菌蓋近球形、卵形至橢圓形,高4-10cm,寬3-6cm,頂端鈍圓,表面有似羊肚狀的凹坑。凹坑不定形至近圓形,寬4-12mm,蛋殼色至淡黃褐色,棱紋色較淺。柄近圓柱形,近白色,中空,上部平滑,基部膨大并有不規(guī)則的淺凹槽,長5-7cm,粗約為菌蓋的2/3.子囊圓筒形。孢子長橢圓形,每個子囊內(nèi)含8個,呈單行排列。
2、小頂羊肚菌:菌蓋狹圓錐形,頂端尖,高2-5cm.基部寬1.7-3.3cm,凹坑多長方形,蛋殼色。棱紋黑色,縱向排列,由橫脈連接。柄乳白色,近圓柱形,長3-5cm,粗11-20mm,上部平,基部稍有凹槽。孢子單行排列,側(cè)絲頂端膨大。
3、尖頂羊肚菌:菌蓋長,近圓錐形,頂端尖或稍尖,長達(dá)5cm,直徑達(dá)2.5cm.凹坑多長方形,淺褐色,棱紋色較淺,多縱向排列。柄白色,長達(dá)6cm,直徑約等于菌蓋基部的2/3,上部平,下部有不規(guī)則凹槽。孢子單行排列。側(cè)絲頂部膨大。
4、粗柄羊肚菌:菌蓋近圓錐形,高約7cm,寬5cm.凹坑近圓形,大而淺,淺黃色,棱紋薄,不規(guī)則地相互交織。柄粗壯,淡黃色,長約10cm,基部粗5cm,稍有凹槽,向上漸細(xì)。子囊圓柱形,孢子8個,單行排列,橢圓形,無色。側(cè)絲無色,頂部膨大。
二、栽培時間
羊肚菌屬于低溫型真菌,在栽培中避開高溫季節(jié)是仿生栽培尖頂羊肚菌的總原則。尖頂羊肚菌菌絲生長***適宜的溫度為18℃~25℃,子囊果分化溫度為4℃~12℃,子囊果生長***適溫度為12℃~16℃,根據(jù)菌絲體和子囊果生長的適宜溫度,結(jié)合本地區(qū)的氣候條件,對尖頂羊肚菌的栽培時間進(jìn)行適時調(diào)整。因此,尖頂羊肚菌的栽培種制作和接種宜在初夏,種植季節(jié)宜在霜降來臨之前。
三、栽培技術(shù)
(一)熟料脫袋栽培
1.按料水比1∶1.3拌好料后堆積發(fā)酵20天。采用17厘米×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裝料,每袋裝料500~600克,在100℃條件下8小時,即可接入菌種。采用兩頭接種法,封好袋口,置于22~25℃溫度下培養(yǎng)30天,菌絲可長滿袋。菌絲滿袋后5~6天,即可栽培。
2.室內(nèi)脫袋栽培。菇房消毒后即栽培。先在每層床面上鋪塑料薄膜,其上覆蓋3厘米厚的腐殖土,拍平后將脫去塑料袋的菌棒逐個排列在床上,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×33厘米的塑料菌袋40個。排完菌棒后輕噴水1次即覆土3~5厘米,表面蓋2厘米厚的竹葉或闊葉樹落葉,保持土壤濕潤,1個月后可長出子實體。南方地區(qū)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***佳。
3.室外脫袋栽培。選擇光照為三分陽七分陰的林地作畦。畦寬1米,深15~20厘米。整好畦后噴水或輕澆水一次,用10%石灰水殺滅畦內(nèi)害蟲和雜菌。脫袋排菌棒和出菇管理方法與室內(nèi)栽培相同,只是底層可不鋪塑料薄膜。注意畦內(nèi)溫度變化,防止陽光直射。
(二)室外生料栽培
在室外選擇三分陽七分陰或半陰半陽、土質(zhì)疏松潮濕、排水良好的場地,挖深20~25厘米的坑?拥子盟疂矟,將配好的栽培料加水拌勻,在底層鋪一層料,壓平后為4~5厘米厚,每平方米用菌種(12厘米×28厘米)2袋,掰成核桃大小菌塊,均勻撒在料上,用薄層細(xì)腐殖土覆蓋。再在其上鋪第二層料,厚仍為4~5厘米,壓平后再以同法播種。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蓋,厚度為3~5厘米,上蓋一層闊葉樹葉。蓋完后灑水,在樹葉上搭蓋一些樹枝。
(三)栽后管理
羊肚菌喜濕,生長環(huán)境必須保持濕度。在室外栽培,冬季尤其是早春,雨水較多,溫度合適,則菌絲體、子實體生長良好。如早春遇干旱,必須適時澆水。早春在幾周之內(nèi)有4~16℃的溫度,能刺激羊肚菌子實體的形成;如果這時溫度變化劇烈(低于4℃或高出16℃),都會影響子實體的發(fā)育?傊,在早春對羊肚菌保持適宜韻溫濕度是栽培成功的關(guān)鍵。
以上內(nèi)容就是羊肚菌有哪些品種?羊肚菌栽培時間及栽培技術(shù),希望這些內(nèi)容可以幫助到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