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,營養(yǎng)豐富,深受人們喜愛。在番茄種植過程中,青枯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,面對番茄青枯病大多數(shù)人選擇使用農藥進行防治,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番茄青枯病的藥劑防治方法。
癥狀:茄株高30厘米左右,青枯病株開始顯癥,先是頂端葉片萎蔫下垂,后下部葉萎,中部葉片凋萎,也有一側葉片先萎蔫或整株葉片同時萎蔫的,發(fā)病初期,病株白天傍晚復原,病葉變淺綠。病莖表皮粗糙,莖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,濕度大時,病莖上見初為水浸狀后變褐色的1—2厘米斑塊,病莖維管束變?yōu)楹稚,橫切病莖,用手擠壓或經保濕,切面上維管束溢出白色菌液;病程進展迅速,嚴重的病株經7—8天即死亡,這是本病與枯萎病相區(qū)別的兩個重要特征
病原:青枯假單細胞,屬細菌。菌體短桿狀單細胞,兩端圓,單生或雙生,0.9-2.0×0.5-0.8微米,極生鞭毛1-3根。革蘭氏染色陰性,病菌能利用多種糖產生酸,不能液化明膠,能使硝酸鹽還原。
傳播途徑和發(fā)病條件:病原細菌主要隨病殘體留在田間或在馬鈴薯塊上越冬,無寄主時,病菌可在土中營腐生生活長達14個月,甚至6年之久,成為該病主要初侵染源。該菌主要通過雨水和灌溉水傳播,病薯塊及帶菌肥料也可帶菌,病菌從根部或莖基部傷口侵入;菜株體內的維管束組織中擴展。造成導管堵塞及細胞中毒致葉片萎蔫;病菌也可透過導管附近的薄壁細胞內,使莖出現(xiàn)不規(guī)則斑。病菌在10—40℃下均可發(fā)育,30-37℃耐pH6—8,適pH6.6。微酸性土壤發(fā)病重。在土壤含水量超過25%時,菜株生長不良,久雨或大雨后轉晴發(fā)病重。
防治方法:
(1)實行與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輪作,與禾本科進行水旱作。
(2)選用抗青枯病品種,如近年新育成的抗青19號,夏星、粵紅玉、N02、洪抗1號、2號,28A,蜀早3號,湘番茄1號,秋星,湘引等。
(3)選擇無病地育苗,采用高畦栽培,避免大水漫灌。
(4)病株后,撒生石灰消毒。
(5)加強栽培管理,采用配方施肥技術,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草木灰、或五四〇六3號菌500倍液,改變微生物群落,或畝施石灰100-150公斤,調節(jié)土壤pH值。
(6)藥劑防治。用南京農業(yè)大學試驗的青枯病拮抗菌MA-7、NOE-104,于定植時大苗浸根;也可在發(fā)病初期用硫酸鏈霉素或72%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,或農抗“401”500倍液、25%絡氨銅水劑500倍液、77%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400—500倍液、12%綠乳銅乳油500倍液、50%百菌通可濕性粉劑400倍液灌根,每抹灌對好的藥液0.3-0.5升,隔10天1次,連續(xù)灌2—3次。